容县古称容州,坐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南部,因境内的大容山而得名。自西晋置县以来,古城已有1700多年的前史。
容州因水而兴,穿城而过的绣江是古代衔接长江水系,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道,也是朝廷操控岭南区域的重要兵道,容州也因而开展成为岭南重镇。
1962年,修建学家梁思成来到古城调研,被一座构思美妙的古修建所招引。在当年发表于《修建学报》的文章中,惊叹地写道“这座修建在我国修建史上占着一个很重要的方位”。这座被梁思成连连称奇的修建,便是始建于唐朝,重修于明万历元年的“真武阁”。
真武阁的美妙在于,整座修建没有运用一颗铁钉,将近3000条构件彼此串联、彼此限制、彼此扶持,然后天衣无缝。更令人称奇的是,真武阁第二层的四根大木柱,居然满是悬空状况,很难幻想他们是怎样支撑起这层阁楼的。
这根悬空柱的高度是3.5公分,每个第一次到真武阁的人都会被震慑到,就觉得古代的匠人怎样可以建造出如此奇特的一个修建。要破解其间的奥妙,需求仔细调查。本来,整栋修建有8根落地柱从底层通到顶层,它们是真武阁的支点。在上面的两层,落地柱上横贯着72根挑枋,这些挑枋便是悬空柱的隐秘地点。
这个落地柱,便是一个挑扁担的人,然后这三条穿枋便是它的扁担,担子的一端是挑的屋檐,担子的别的一端便是悬空柱。真武阁的柱与横梁交界处的榫卯并不严丝合缝,咋看还以为是技能不精,其实,这正是它的精华地点。
每逢飓风来袭时,动态的榫卯与斗拱可以消减风力。因而,四百多年来,真武阁阅历了五次地震、三次特大飓风,仍然安然无恙,成为我国仅有一座没有进行重建而完好保存至今的纯木楼阁。
历经烽火洗礼和年代变迁,容州古城阅历了数次重修重建,但真武阁一直是这座城市的中心地标。每逢人们登阁远眺,南岸平原、东南山岭,容州大好风景都能一目了然。